襄阳闻喜亭

襄阳闻喜亭

更新:2016-02-29 22:27:31      点击:
详情

襄阳名亭除岘山亭诸葛草庐亭孟亭之外,还有闻喜亭。


据清同治十三年编纂的《襄阳县志》引《旧志》说:“闻喜亭在城南三里,唐太守裴坦建,赵磷撰记,后废。”“城南三里”,当在今胜利街南段。“唐太守裴坦”《新唐书》有传。他字知进,“及进士第,沈传师表置宣州观察府,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,历楚州刺史。令狐綯当国荐为职方郎中知制诰。”后来,“再进礼部侍郎,拜江西观察史、华州刺史,召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”从这个履历来看,缺襄州太守的记载。但据沈开生《皮日休系年考辩》中论及皮日休与裴坦关系时,提及裴坦曾于咸通十二年(871)前后任山南东道节度使,这山南东道的道治就在襄阳。如此的话,闻喜亭的建造亦当在咸通十二年左右。裴坦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十分可爱,贬他的故事比较多。唐人著的《玉泉子》就说过他的怪话,说他在某次知贡举时,大开后门,录取名单是他的两个儿子在家里预先拟定的。谁知这事让一个老和尚知道了,老和尚便以此挟制裴坦,裴坦没有办法,只好将这个老和尚的同乡翁彦枢给排在第八名,录取为进士。在宋人王谠的《唐语林》卷六中也有两个故事讲他的坏话,一个故事是这样写的:

“裴坦为职方郎中知制诰,裴相休以坦非才不称,力拒之不能得。命既行,坦至政事堂谒谢丞相。故事:谢毕便于本院上事,宰臣送之,施一榻压角坐,而坦巡谒执政,至休多输感激,休日:“此乃首台谬选,非休力也尸立命肩舆便出,不与之坐。两阁老吏云:“自有中书,未有此事。”人为坦耻之。至坦知贡举,擢休子宏上第,时人称欲盖而彰。”

这个故事是说,宰相裴休认为裴坦是个无才之人,因令狐绚的推举而当了职方郎中知制诰,裴坦上任之初去谒见裴休等人,表示感激之情。没料到,裴休却很不客气地当众羞辱了他。而裴坦却并.不记仇,反在知贡举时,让裴休的儿子裴宏在进士榜上名列前茅。由此看来,此人的心胸还是蛮开阔的,真是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。

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:

“刘虚白与太平裴坦相知,坦知举,虚白就试,因投诗日:“三十年前此夜中,一般灯烛一般风。不知人世能多许,犹著麻衣待至公。”坦感之,与及第。”

这是说裴坦援引老朋友,“开后门”让旧相知考中进士。这在今天是万万不可取的,裴坦不能禀公办事,应该受到指责。这则故事顺便介绍了裴坦的籍贯,说他是“太平”人。裴姓多是闻喜人,例如为《三国志》作注的裴松之是闻喜人;裴秀在晋,时人称为“后进领袖”,也是闻喜人;隋唐时也有不少著名的人是闻喜人,如裴矩、裴炎、裴度等都是闻喜人。那么裴坦在襄阳建亭,取名“闻喜”是否与自己的名籍无关呢?我想,这恐怕不能排除。因为古代有窃称望族的习俗。例如韩愈,他本是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县)人,却经常自称“昌黎韩愈”,“昌黎”是韩氏望郡;再如刘禹锡,他是匈奴后裔,他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有时还自称“中山刘禹锡”。因为中山是刘氏郡望。这风习是否影响到裴坦呢?说自己是闻喜人,沾一点“闻喜”之光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

推测裴坦建亭取名“闻喜”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,或许就是听到了什么特大喜讯。就像汉武帝当年设置闻喜县一样,是因为听到南粤被打败的好消息。汉武帝闻喜而以“闻喜”名县,裴刺史闻喜而以“闻喜”建亭,于理也是讲得过去的。裴坦是乾符元年(874)二月人相的,这与咸通十二年(871)仅隔二年时间。裴坦很可能是在襄阳听到风声,皇帝要他人京去当宰相,这真是天大喜讯,故造亭以志之


以上是对裴坦营造闻喜亭原因的臆测,除此之外,至于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。

为亭撰记的人是赵璘,《全唐文》收了他的两篇文章,可惜没有《闻喜亭记》。文前作者简介说,“字泽章,南阳人徙平原,开成三年进士,大中时官祠部员外郎,历度支金部郎中,迁左补阙出为衢州刺史。”也未及襄阳事。但此人的确善书,《全唐文》中的《书戒珠寺》便是他在咸通三年正月二十五日为戒珠寺写的碑文。可惜的是《襄州闻喜亭记》今已不可睹,否则,拓以习书,亦不失珍贵。赵璘还有一本书,书名《因话录》,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

裴坦所建的“闻喜亭”在襄阳城南三里,咸通十二年左右落成,但不知毁于何时。据《襄阳县志》:“康熙间有僧于城东北隅掘得石刻,欧阳修和韩学士闻喜亭诗,知府沈五杲遂即其地建亭,游人追和之作皆勒于石。”分析这段史料得知,北宋欧阳修曾登闻喜亭并写了诗。但欧阳修所游是否即裴坦所造闻喜亭呢?他的诗句透露了信息。请看他写的《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》:

巀嶭高城汉水边, 登临谁与共跻攀。

清川万古流不尽, 白鸟双飞意自闲。

可笑沉碑忧岸谷,谁能把酒对江山。

少年我亦曾游目,风物今思一梦还。

这首诗当作于嘉祐三年(1058),韩学士为韩宗彦,字钦圣,仁宗庆历二年(1042)进士。嘉祐三年,以提点京西刑狱为官襄阳。后以尚书兵部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,嘉佑五年(1060)去世。韩诗当作于京西刑狱任上,惜诗不存。从和诗开头两句看,欧阳修登临的闻喜亭当在城东北隅。与欧阳修同游的还有梅尧臣,他也写有《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》诗,可以佐证亭在城东北隅的江边。其诗曰:

亭栏下望汉江水,净绿无风写镜明。

日脚穿云射洲影,槎头摆子出潭声。

樯帆落处远乡思,砧杵动时归客情。

使者徘徊有佳兴,高吟不减谢宣城。

从诗的第一句“下望”二字分析,亭在江边无疑。这就是说,欧阳修等人所游的闻喜亭不是晚唐裴坦所造的闻喜亭,而是北宋迁徙改建于城东北隅的闻喜亭。至于何时从“城南三里”处迁来江边,又是何人重建,史料阙如。北宋时期游襄阳闻喜亭而写诗的,还有著名的文学家曾巩。他嘉佑二年进士,熙宁年间曾任襄州知州,诗当写于知州任上。其诗曰:

闻喜名自昔,广亭临汉津。

飞甍出万屋,地绝无纤尘。

盘道城堞古,远村墟曲新。

静觉耕钓胜,幽宜鸥鹭驯。

赖此荒僻郡,幸容朴愚人。

阁铃昼常寂,斋酿寒更醇。

一樽且勤设,勿负头上巾。

曾巩之后,不知又过了几多年,闻喜亭再次毁废。这才有“康熙间某僧于城东北隅掘得石刻”的事,才使得欧阳修等人的诗碑重见天日。当时的襄阳知府,便在城东北隅就地重建了闻喜亭,恢复了胜景。欧阳修等人的诗碑置于亭中,“游人追和之作皆勒于石。”沈五杲任襄阳知府,据《襄阳府志·职官》载,在康熙五十一年(1712)。重建闻喜亭,也当在这个时候。勒于石的追和之作有俞森的《追和欧阳文忠闻喜亭诗》。其诗曰:

亭前景物还依旧,碑在芳踪幸可扳。

白鸟晴川留胜赏,题诗把酒得余闲。

片持嘉会随流水,千古高风寄远山。

勒石和歌徒仰止,西湖六一梦频还。

俞森,钱塘人。康熙三十年(1691)至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曾以分守安襄郧道,官襄阳。诗当是应沈五杲之请,为构亭而作。俞森的诗刻石,据《湖北金石》,高八寸五分,宽二尺四寸。诗文共十行,行七、八、九字不等,后半石镌“奉和原韵”四字。行书,字径八、九分。这一石刻被金石家严观、马绍基误判为欧阳修之作。严观于嘉庆二年(1797)四月,读了这金石文字之后,写了一首《闻喜亭欧阳修行书题名》诗。诗曰:

亭以闻喜名,名花应四照。

迹访岘山南,不见人长啸。

寒江百尺深,翠壁千寻峭。

扁舟树里藏,隐约人垂钓。

不读欧阳诗,画境谁知妙。

既惜亭已倾,无人歌往调。

那知太守来,重建得清眺。

亭竟似神仙,苍颜年复少。

马绍基在诗后按语中,也认为俞森刻石诗是“欧公诗”。可见,大家也有目迷五色之时。

俞森不仅写了诗,还有题跋:“庐陵诗碣出自土中,闻喜之迹,晦而复显。是表章名胜,谅有同心。幸高贤依韵属和勒石,并重以复斯亭之旧观,俾六一风流与羊杜辉映,岘山、习池之间增一佳话,不大快耶!钱塘俞森顿启。”另外,有岳宏誉写的《和襄州闻喜亭诗原韵》诗:

无限沧桑瞬息间,沉碑忽出引人扳。

勒勋羊杜曾遗爱,作赋韩欧岂等闲。

一代诗名重片石,千秋雅会重高山。

长留风景襄江上,缭绕烟云日往还。

诗前序云:“襄城吕阁僧锄地,得欧阳文忠公诗碣,为《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诗》,参议俞公取而和之,因谋建亭置碣。此碑久埋土中,山僧锄地得之,又遇俞公为之表彰,亦旷世之奇缘也。”诗后落款为:“督学使者毗陵岳宏誉题”。

此外,尚有《汉皋诗话》的作者,颇为著名的文学家王谨微,也有《续构闻喜亭预觞其址》诗,记下了这一不朽盛事:

胜迹多年委汉皋,名区此日属吾曹。

漫言学士风流歇,须识同人韵致高。

旧址新传白雪调,寒樽遥泻碧江涛。

风回仰止情深处,未许欧阳兴独豪。

王谨微是康熙癸未(1703)年进土,曾任贵州铜仁县令,颇有政声,巡抚赐“民之父母’’的匾额褒奖他。晚年归家襄阳。研究学问,著书立说。除有《汉皋诗话》外,尚有《岘椒文集》。他的诗中所言的闻喜亭,只能是沈五杲重建的闻喜亭。沈五杲第三次使闻喜亭屹立在汉江边上,为襄阳园林建筑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。又不知过了多少年,闻喜亭再次颓圮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陈锷纂修《襄阳府志》时则云:“今亭复圮,而石刻诸诗咸寄存吕祖阁内。”直到道光十七年(1837),“守道杨以赠移建于鹿门书院内”,并“嵌石刻诸诗于壁。”这是第四次重建,第二次迁址。

“鹿门书院”旧址在大北门街,’也就是今天的“荆州北街”,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。“鹿门书院”的前身是“荆南书院”,由雍正十二年(1734)襄阳守道鲁之裕改旧试院而成。书院分东壁、西园两院。西面有奎星阁,竖孔子像,杨以增所建的闻喜亭在东面。这次重建距今只有162年,不知又毁于何时,碑刻亦不知还完好否?如能第五次重建,刻唐宋诗文、明清咏歌于其上,亦不失为当今之盛事。

闻喜亭的建筑规模及建筑特色,从上引诗句看,当不亚于岘山亭。从清同治十三年本《襄阳县志》卷一的《山南东道楼图》来分析,闻喜亭还是十分壮观的。飞檐跷脊,翼然凌云。同治十三年距杨以增移建闻喜亭的道光十七年,仅只三十七年,闻喜亭应该是完好无损。所以图中所绘,定无虚假。

相关
裴王旗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QQ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手机网站二维码